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要建造台北101大楼
台北101
开放分类: 旅游、建筑、台北、摩天大楼
目录
* • 一、概要
* • 二、高度
* • 三、建筑
* • 四、设施
* • 五、交通
* • 六、活动
* • 七、其他
*
*
关于图片
2008年台北101跨年烟火表演
名称
台北101(TAIPEI 101)
所在地
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
建造时间
1999年—2004年
用途
购物中心、办公室、观光景点、综合用途
高度
天线/尖顶:509.2公尺
楼顶:449.2公尺
最高楼层:439.2公尺
楼层数
101
楼板面积
412,500平方公尺
电梯数
61
停车位
汽车1858辆,机车3045辆
建筑师
李祖原
契包商
KTRT团队
台北101(TAIPEI 101)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的一栋摩天大楼。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是世界最高摩天大楼(不含天线)和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大楼(以建筑结构实际高度来计算)。在规划阶段初期,原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
以实际建筑物高度来计算,台北101已于2007年7月21日时,被当时兴建到141楼的迪拜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酋长国)所超越。但是由于迪拜塔在正式完工或至少有部份厂商、住户进驻之前,仍只能被视为是一座人工建筑结构而非摩天大楼,因此台北101仍能暂时保有世界最高摩天楼头衔直到新的对手完工、取而代之为止。
台北101楼高508公尺,地上101层,底下5层。其英文名称Taipei 101除代表台北,还有“Technology、Art、Innovation、People、Environment、Identity”(技术、艺术、创新、人民、环境、个性)的意义。
台北101由台湾十二家银行及产业界共同出资兴建,造价共达五百八十亿元台币。大楼除底部裙楼作为购物商场外,将成为台北金融商业重镇,股市证交所亦将移至此。
一、概要
台北金融大楼于1997年7月以BOT方式从台北市政府取得此公有土地的开发权,1998年1月由当时的台北市长主持动土仪式,主体工程于1999年7月开工。台北101的楼顶在2003年7月1日完工。由台北市长马英九主持完工仪式,其塔顶则在2003年10月17日完成,让台北101高度超越双峰塔57公尺(188英尺)。
建筑主体旁有六层楼,约60公尺高的“裙楼”,主要规划为购物中心 TAIPEI 101 MALL ,并於2003年11月14日开幕。其他设施开放日期如下:
主体塔楼(出租办公室):2004年12月31日正式启用
89楼室内观景台:2005年1月19日试营运,3月1日正式营运
91楼户外观景台:2005年9月16日首度开放
二、高度
大楼地上有101层、地下5层,根据高楼与都市住宅委员会(Council on Tall Buildings and UrbanHabitat,CTBUH)的四分类建筑物高度判断法,台北101在其中三项标准中皆为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
在大楼完工启用时,其所打破的记录有:
● 建筑物顶端高度:509.2公尺(1,671英尺),取代马来西亚吉隆坡石油双塔的452公尺(1,483英尺)记录
● 楼顶的高度:449.2公尺(1,474英尺),取代美国芝加哥西尔斯大楼的442公尺(1,451英尺)记录
● 最高楼层地板高度:439.2公尺(1,441英尺),取代西尔斯大楼的记录
四项中并未突破的纪录则为:
● 顶端天线高度:本项记录由西尔斯大楼保持,其天线高度为527.3公尺(1,730英尺)。
除了CTBUH的四项评比项目外,台北101还有下列的世界第一头衔:
● 最高的建筑露天观景台:391.8公尺(1285英尺),第91楼
● 最快的电梯速度:每秒16.83公尺(约等於时速60公里)
● 跨年夜最大的倒数计时钟
台北101虽然是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但并非最高的人工结构物。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世界最高的自立构造”为加拿大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其高度为553.3公尺。与台北101同样,国家电视塔的世界第一头衔,已于2007年9月12日被迪拜塔超越。
许多资料记录台北101大楼的高度为508.0公尺(1,667英尺),包含大楼的持有者在内,这个数据是由1.2公尺高的地基之上开始测量,然而,根据高楼与都市住宅委员会(CTBUH)的标准,地基的高度也应该算入建筑的总高,而成为509公尺。
三、建筑
台湾位于地震带上,在台北盆地的范围内,又有三条小断层,为了兴建台北101,这个建筑的设计必定要能防止强震的破坏。且台湾每年夏天都会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影响,防震和防风是台北101两大建筑所需克服的问题。为了评估地震对台北101所产生的影响,地质学家陈斗生开始探查工地预定地附近的地质结构,探钻4号发现距台北101 200公尺左右有一处10公尺厚的断层。依据这些资料,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大小不同的模型,来模拟地震发生时,大楼可能发生的情形。为了增加大楼的弹性来避免强震所带来的破坏,台北101的中心是由一个外围8根钢筋的巨柱所组成。
但是良好的弹性,却也让大楼面临微风冲击,即有摇晃的问题。抵销风力所产生的摇晃主要设计是阻尼器,而大楼外形的锯齿状,经由风洞测试,能减少30-40%风所产生的摇晃。
台北101打地基的工程总共进行了15个月,挖出70万吨土,基桩由382根钢筋混凝土构成。中心的巨柱为双管结构,钢外管,钢加混凝土内管,巨柱焊接花了约两年的时间完成。台北101所使用的钢至少有5种,依不同部位所设计,特别调制的混凝土,比一般混疑土强度高60%。
工程结构
为了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谐质块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又称“调质阻尼器”),是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据台北101告示牌所言,这也是全世界唯一开放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之阻尼器。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101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长3公尺、宽2.4公尺,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
内部
从许多方面来说,台北101大楼运用了许多当代摩天大楼中最先进的技术。大楼内使用了光纤和卫星网路连线,每秒的传输速率最高可达1Gb。此外,日本东芝(TOSHIBA)公司制造了两台全世界最快的电梯,能够在39秒之内从5楼上升至观景台位在的89楼。而游客也能从楼梯上到位在91楼的室外观景台。
四、设施
办公大楼
台北101的9-84楼为出租办公室,其中35、36、59、60楼为“空中大厅”,将整栋大楼分为低、中、高楼段三个区域,大厅楼层提供便利商店、邮局、管理办公室等设施,其中于2006年5月19日开幕的福客多便利商店为世界最高楼层的便利商店。36楼设有国际会议中心,提供会议服务。84楼为“风云会”,为多功能活动场地。
办公大楼采用全球首创的“访客发卡系统”(VAKS)。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设计制作,访客先利用访客发卡机与租户联系,要求授权进入大楼。租户摄影留下访客影像档后,即可授权发卡,访客利用该临时访客卡即可进入大楼门禁,搭乘双层电梯到达参访楼层。访客门禁卡使用磁条插卡式,承租单位员工门禁卡则使用感应式(RFID)。
在台北101塔楼内,设有34部的双层电梯,大楼管理人员,会依照不同时段的乘客人数变换三种的不同运转方式。其中10部大运量电梯是从1、2楼直达四个空中大厅楼层,让乘客可在空中大厅转搭其他运量较小的区域电梯。
运转方式 适用时机 停靠方式
全双层运转 上、下班及午餐等尖峰时段 上层电梯 停靠偶数楼层
下层电梯 停靠奇数楼层
半双层运转 一般非尖峰时段采用,所有楼层皆可停靠 上层电梯 停靠次低以上楼层
下层电梯 停靠次高以下楼层
单层运转 适合在深夜等闲散时段采用 上层电梯 关闭停机
下层电梯 停靠所有楼层
此外也设计有“电梯预叫系统”,可于电梯未到达前,以大楼电梯外的按钮指定欲到达的楼层,在电梯内不必排队按键。在非上班时间,承租单位之员工必须利用门禁卡感应启动大楼电梯,电梯才得以运作,以维护大楼内部安全。台北101也有电梯导览系统及电梯乘场显示系统,以方便乘客查询电梯相关资讯。
观景台
台北101的89楼为室内观景台、91楼为室外观景台。观景台售票处、电梯入口设在5楼。共有2部电梯可直达观景台,是吉尼斯世界纪录中最快速的电梯,其上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1010公尺,相当於时速60公里,从1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9秒;从5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7秒。下行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600公尺,由89楼下行至5楼仅需46秒,至1楼仅需48秒。另外,它也是世界最长行程的室内电梯。此电梯由美国电梯顾问公司 Lerch, Bates and Associates 规划,日本东芝与台湾崇友公司合作制造。此台电梯的模型在89楼的室内观景台有展示。
旅客需至大楼购票后再乘电梯至89楼室内观景台。若需至91楼室外观景台,则需抵达89楼后,再另行购票方能进入。观景台则提供高倍数的望远镜,可远眺台北地区的景色。此外也有多国语言的语音导览。
五、交通
捷运
南港线 - 市政府站 2号出口
步行
约10分钟
免费接驳公车
台北101有设置免费接驳公车,车上有播放简介影片,并备有楼层导览图供免费索取。沿路停靠TAIPEI 101 MALL松智路入口、市府路45号出入口及台北捷运市政府站(2008年3月31日止)
公共汽车
537、蓝5
未来2010年信义线完工后,自信义线“世贸中心站”出站可直接抵达。
购物中心二楼楼设有行人空桥,与四周建筑物连接,可通往:
新光三越信义新天地:A4、A8、A9、A11
纽约纽约展览购物中心
台北君悦大饭店
台北信义威秀影城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
六、活动
外墙灯光
夜间的台北101外观会打上灯光,以彩虹七种颜色为主题,每天更换一种颜色,如星期一是红色、星期二是橙色…等,每天落日时间开始点灯,至晚上10点关闭。
在特殊的节日时,会以节庆为主题在外墙以灯光表现特殊的文字或图形:
2005年4月19日,用灯光打出质能互换公式(E=mc²),庆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百周年。
2005年11-12月间,在59-90楼的四面排列出圣诞树的图样。
2006年1月23日,为了庆祝农历新年,在66-88楼排列出「2006」、倒过来的「春」字样。
2006年2月10日及2007年2月初,为庆祝西洋情人节, 排列出「♥」、「1♥1」的图案。
2006年母亲节前夕,在66-81楼排列出康乃馨的图案,并且在74-81楼排列「M♥M」(意指mom,母亲的英文昵称)。
2007年母亲节前夕,显示著「母亲」的字样。
2007年6月,为了打进婚礼市场,先后显示「Marry me?Diana」及「Yes I do」,其中Diana为台北101董事长陈敏薰小姐的英文名字。
2007年11月14日是联合国世界糖尿病日(UN WDD),联合国召集各会员国在其主要地标与摩天大楼举办点灯活动,台北101大楼与全球同步点灯,以UN WDD字样与蓝色圈圈图案,表达台湾关心糖尿病行动与国际接轨。
2007年11月30日为了响应世界国际爱滋日,在最高楼的外墙打上AIDS♥,以表示对爱滋病患者的关怀
此外,有时也会接受企业的广告:
2005年11月30日晚间,国际精品品牌“CELINE”在室内观景台举办服装发表会,大楼也在74-81楼排列出“CELINE”、“TAIPEI 101”。这也是台北101外墙灯光第一次开放企业广告。
在2005年及2006年的跨年庆祝活动中,索尼公司(SONY)几乎全额赞助,因此在烟火施放时,在大楼最上方的四节以灯光排列“BRAVIA by Sony”的广告字样。
跨年烟火表演
自2003年起,每年12月31日晚间的跨年活动,台北101会以由下往上、逐层熄灭的灯光作为新年的倒数计时;自2007年起则改为由下往上、逐层亮起的方式倒数。
2003年跨2004年,是以“角灯”由下往上依序点亮的方式倒数计时,并在最后一秒启动91楼的临时旋转灯,作为跨年的灯光秀,但未施放烟火。
2004年跨2005年,峻工后首次跨年施放烟火,并以玻璃帷幕墙外的灯光,使灯光秀更为壮观。分别施放红白二色烟火,演出时间为35秒,由大楼避难平台上向四周发射而出。
2005年跨2006年,扩大施放跨年烟火,演出时间为128秒,共设计有12个节目,预算约为新台币2,000万元。由於新力公司的赞助,因此结束后也在大楼顶端以灯光打出该公司的广告字样。
2006年跨2007年,扩大施放跨年烟火,而倒数计时则改为以小型烟火逐层射出,演出时间为188秒,共设计有19个节目,预算约为新台币3,000万元。此次也是由新力公司赞助,因此结束后也在大楼顶端以灯光打出该公司的广告字样。
2007年跨2008年,再扩大施放跨年烟火,倒数计时同样以小型烟火逐层射出,演出时间188秒,烟火数量则比去年多了3,000发,共有12,000发。此次由交通部观光局、经济部、中华电信公司共同赞助,因此在烟火节目中依序在大楼外墙打上“2008”、“TAIWAN”字样,其中“I”上有爱心图样。
登高赛
2005年11月20日台北101首度举办“台北101国际登高赛”。其中男子最佳成绩由帝国大厦登高赛冠军 Paul Crake 创下了10分29秒32,女子最佳成绩则由 Andrea Mayr 创下了12分38秒85,当时比赛用的楼层为1-91楼,共392公尺。
七、其他
2002年3月31日,架设在建筑中之台北101最高点(当时兴建至56楼,约250公尺处)之吊车因为地震堕落地面。一共5名人员死亡或受伤。
2004年12月25日,有“法国蜘蛛人”之称的亚伦·罗伯特(Alain Robert)成功完成攀爬台北101的挑战。亚伦·罗伯特自台北101塔楼西侧1楼出发,除了安全绳索外没有使用任何工具,他攀上101楼,并爬至 508公尺的塔尖取下旗帜,交给台北101总经理林鸿明,完成挑战,过程总计费时3小时。
2007年12月11日,奥地利籍的极限运动选手菲利克斯·保加拿(Felix Baumgartner)趁保安人员不注意之际翻越91楼露天观景台的护栏,自101大楼上定点跳伞成功,刷新先前由自己创下、全世界最高大楼定点跳伞的记录。
2008年4月26日,中国内地组合BOBO首张专辑中,由于林炳存先生的鼎力支持,帮助租借台北的101大楼,台北101的MV第一次入镜。
建立地标,增加国民工作与生产。
建设超高层建筑一个原因是城市的黄金地段地皮紧张,建设超高层建筑可以大大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
还有一个这种地标性的建筑对人们往往有比较好的精神鼓舞作用。
谢谢阅读
德国钢材1.4418的材料成分及硬度?谢谢
Nichtrostender martensitischer Stahl 1.4418 X4CrNiMo16-5-1
C max. 0,06
Cr 15,00 – 17,00
Ni 4,00 – 6,00
Mo 0,80 – 1,50
N ≥ 0,02
Allgemeine Eigenschaften:
Korrosionsbeständigkeit Gut
Mechanische Eigenschaften Gut
Schmiedbarkeit Mittel
Schweißeignung Gut
Spanbarkeit Mittel
Für Tieftemperaturen geeignet: Bis 400 °C verwendbar
Physikalische Eigenschaften:
Dichte (kg/dm3) 7,70
Elektr. Widerstand bei 20 °C (Ω mm2/m) 0,70
Magnetisierbarkeit Vorhanden
Wärmeleitfähigkeit bei 20 °C (W/m K) 15
Spez. Wärmekapazität bei 20 °C (J/kg K) 430
Mittlerer Wärmeausdehnungsbeiwert (10^-6 K^-1)
20 – 100 °C 10,8
20 – 200 °C 10,8
20 – 300 °C 11,2
20 – 400 °C 11,6
世界最高楼有多少层
世界上最高的楼:由岛内自行设计、耗资约合17亿美元、历经5年半施工的台北国际金融中心于2003年7月1日安装上最后一根钢梁,大厦主体结构完工,10月建成。这座地下5层、地上101层的摩天大楼总高度达到508米,不但是台湾第一、中国第一,而且超过此前世界第一高楼、位于马来西亚吉隆坡452米高的双子星大厦。2003年2月13日开工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地下3层、地上101层、总高度492米,建成后将是世界上第二高楼。
AK 47为什么那么出名?
苏联(俄罗斯)将АК-47系列步枪及其及制造技术输出到世界各地。由于АК-47和其改进型令人惊诧的可靠性,结构简单,坚实耐用,物美价廉,威力巨大,使用灵活方便,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军队或者反政府武装都广泛使用的АК-47系列步枪。某些地区冲突的各方都非常乐意使用АК-47。另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其中包括东德(仿制型号为Mpi-47),前南斯拉夫,匈牙利,中国(中国特许生产型长时间被称为56式冲锋枪,56式突击步枪等),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古巴、朝鲜等,进入21世纪它仍旧在生产。АК-47的设计思路也影响了以色列、芬兰、中国等多个国家步兵轻武器设计:如以色列加利尔突击步枪、中国的81式自动步枪,56式突击步枪。АК-47系列步枪是使用最广泛的步枪武器之一。其广泛程度在轻武器历史上可能只有毛瑟步枪和柯尔特左轮手枪可以相比。AK-47约生产1亿支,共装备了53个国家的军队,有5个国家把它画到了军徽上,所以卡拉什尼科夫因为АК系列步枪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被誉为“世界枪王”。
人气指数:10
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数量最多的突击步枪要属苏俄AK系列(包括AK47.AKM.AK74.等多种型号的突击步枪和变形枪)2001年5月世界著名轻武器杂志《枪的世界》曾公布:截止2001年月,AK系列突击步枪的总数在全世界已超过5000万支,排在第一;排第二位的是美国的M16突击步枪,总数为750万支;排第三位的是奥地利的AUG步枪,总数为50万支。该杂志还把AK47评为二十世纪“世界六大名枪”之首,足见AK系列突击步枪在世界各国受欢迎的程度。
精确度指数:8
AK47与德国stG.英国的EM2作为世界上第一代突击步枪的代表,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便闻名遐迩。由于该产品定型较早,且发身的是7.62毫米的中径弹,导致武器后坐力偏大,枪口上跳严重,尤其是实施连续连发射击时,精确度远不能与现代小口径步枪相比。
可靠性指数:10
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士兵扔掉手中的M16转而使用AK47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M16在风沙.沼泽及泥泞等恶劣环境中,枪膛污秽严重,容易卡壳,故障率高。相比之下,AK47表现出动作可*,结实耐用,故障率底等优点。这也是AK47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侵彻力指数:9.5
[侵彻力是指弹头在嵌入或穿透物体的能力]。一般来说在近距离上中口径弹的侵彻力远不如小口径弹。但在中.远距离上,小口径弹的威力就不及中口径弹了。所以评价一种武器的威力指数,还要依据战场环境来确定。在越战中,美军扔掉手上的M16抓起AK47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与越军隔着植被对射时,美军M16的穿透力明显不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射中口径弹的AK47步枪,侵彻力指数只能得到9.5分。
人工机效指数:9.5
如果拿俄AK47.德国stG.英国的EM2以及美M16等第一代有托步枪,与七十年代后第三代无托突击步枪相比,从人工机效上说,不论在战术效用上,还是在战场适应性上,有托步枪的人机配备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有托步枪的机动性则明显不足。
综合评级:9.5
(综合评级并不是单纯对上述五项指数的平均,而是对枪整体的评价)
AK是一种很好的武器,这一点毫无疑问。卡拉什尼克夫把他举世公认的才华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融进了一支无与伦比的利器中,为20世纪下半叶提供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步枪。我对AK是钟爱的,一度到了钟情的地步;我对卡拉什尼克夫是敬佩的,一度到了崇拜的地步。但现在关于AK的好处我不想多说,网友已经说得太多了。我想吹毛求疵一下,动机绝对是善意的。
一 、AK——特别是AK47,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高度可靠性,这是由前苏联复杂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在可靠性和精度难以共容的情况下,卡拉什尼克夫选择了前者。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当然作出的牺牲也是很大的。AK47遭到最多的诟病就是远距离精度不佳。我军长时期将56式冲锋枪与半自动步枪混编,主要是依据对印自卫还击作战中所取得的经验,试图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高精度来弥补56式冲锋枪的不足,发展63式自动步枪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在越南的丛林战中,能见度差、直射距离近、自然环境恶劣,所有的条件几乎是上帝单为AK47所创造的,AK47在与M16的对决中完胜对手,包括敌人在内的称赞使AK47名扬天下,而它精度差的缺点则被轻轻掩盖了。到了阿富汗战争时,阿富汗的山区和越南的地理环境相差霄壤,步枪远距离射击的情形远远多于近距离作战,AK系列远距离精度差等毛病开始凸现,游击队甚至用老式的美制斯普林菲尔德式步枪与苏军远距离作战,苏军士兵大吃苦头。
二、从AK47到AKM,再到AK74,直至AK100等,AK系列的改进主要是工艺、重量和口径,卡拉什尼克夫出于生产便利、士兵训练和武器通用方面的考虑,对AK系列未作大的修改。AK系列的优点和缺点都和以前一样突出(AK74的精度略好主要是依据弹药的进步)。而在世界范围内,以AK系列为原型的各类武器大获发展,芬兰的梅尔瓦特M76,韩国的K2,中国的81式,甚至丹麦的马林斯M82,特别是以色列的伽利尔,都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射击精度,大有青出于蓝之势。卡拉什尼克夫在访华时曾当面对81式步枪的总设计师王志军说:“你的枪比我的枪好。”恐怕未必完全出于谦逊。其实以前苏联的工业和士兵训练的水平,在和平时期是否有必要在轻武器领域采取数十年一贯制的做法,值得商榷。反观美国的斯通纳,就并未躺在M16的辉煌上睡大觉,他的斯通纳63开了组合式枪族的先河,总体水平大大超过M16,虽被美军以代价太高为由拒绝列装,但这种理念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很值得钦敬(说清楚,我并非认定斯通纳的组合式枪族一定比AK的班用武器族高明)。
三、AK74主要的进步就是小口径化。但前苏联在班用武器5.45毫米口径的选择上似乎有些轻率。据卡拉什尼克夫自己表示,当时在参考M16的基础上,已研制出5.56毫米的弹药,但军方认为不能和北约用同一口径,遂改为5.45。采用5.45是否经过严格和科学的论证,他没有明言。但从AK74在阿富汗的表现看,5.45毫米弹不是很令人满意,特别是远距离侵彻力和杀伤力差(5.45弹虽有“毒弹头”的称谓,但其杀伤力主要是依靠弹头内加空腔取得的)。后来俄罗斯开始6毫米弹药的研制,似乎有亡羊补牢的意思,但大局已定,无法改变。AN94仍采取5.45毫米弹,也许是一种无奈。当然有人会说5.45毫米弹又不是卡拉什尼克夫研制的。但我认为一个大师级的武器专家不应只是武器本身的设计师,弹药领域也应有所长。
四、最后这条有些对卡大师有些不恭。AK47的历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这其中卡大师的贡献自是第一位,但也确有几分幸运。试想,如果纳粹德国再苟延残喘几年,保不准MP44的地位要超过AK47。如果说必须在这二者之间选择一支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步枪,我会不得不投MP44一票。AK荣耀了半个世纪,它的身上的光环有些过于眩目了。美国人对AK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专家认为,“在2025年以前,不会有比AK更杰出的武器”,说实话,我听着都有些肉麻。但卡大师听后,欣然表示:“我个人同意这种看法。”说轻了是骄傲自满,说重了是固步自封了。AN94的横空出世,震惊世界轻武器界,也不啻是对大师看法的一种否定。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必然的趋势,不可逆转。
最终定型并在1949年正式投入生产的AK-47突击步枪了,这种武器是为机械化步兵研制的,同一年苏联军队正式采用AK-47。这种型号并没有刺刀,机匣和许多配件是用冲压工艺来生产的,采用冲压工艺的好处是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许多人把这种早期的AK-47称之为“第1型”,以区分1951年和1953年生产的AK-47。
AK-47的枪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膛线部分长369mm,枪管镀铬;弹匣用钢制成;AK-47的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发射机构主要由机框、不到位保险、阻铁、扳机、快慢机、单发杠杆、击锤、不到位保险阻铁等组成。
AK-47采用机械瞄准具,并配有夜视瞄准具。柱形准星和表尺U形缺口照门都有可翻转附件,内装荧光材料镭221。表尺分划为100~800m,一个分划为100m,战斗表尺装定300m。但使用瞄准具瞄准时,只能上下拧动准星作高低校正,无法进行风偏修正,而且夜间射击时往往将准星护翼误认为是准星。 AK-47的表尺射程为800m,有效射程为400m,但实际上300m以外都打不准了,连发精度更是低,按现代军队的要求已经是不能满足了,这是AK-47的一个缺点。枪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也是连发精度低的原因之一,而且还会很容易震松瞄准具。(已有数个国家仿制出AK,以致出现了多个类似AK的枪械)